3044am永利集团欢迎您 哲学与科学系 江苏,南京,210092 出生年:1975年 学术用名:范志均 曾用名:范志同 职称:教授
学术概述 就古希腊伦理和先秦伦理进行对看,对苏格拉底和孔子的分殊与整合进行探讨,扩展儒学研究的边界;思考分析哲学对德国观念论,儒学对德国观念论的回应与转化问题,思考现代儒学即康德式儒学的可能性。努力在西方思想史中发现未思的问题,学术研究集中在德国哲学,分析哲学。近年思考分析哲学与德国观念论的综合,重建康德式的元哲学、元伦理学,最终尝试思考康德式儒学的问题。
教育与工作经历 2003-,在3044am永利集团欢迎您哲学与科学系工作,历任讲师、副教授、教授 2008-2011,3044am永利集团欢迎您博士后 2000-2003,在武汉大学哲学系读研究生,获哲学博士学位 1997-2000,在武汉大学哲学系读研究生,获哲学硕士学位 1993-1997,在河南师范大学政教系读本科,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3年前,在家乡读小学、中学、高中
研究领域 2、交叉研究领域:中西哲学比较研究、康德与儒学
研究项目 一、主持课题 1. 2018年3044am永利集团欢迎您高校基本业务费(人文社科)重大引导拟资助项目,当代伦理学理论的康德式会同研究,一般项目。 2.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,从反启蒙回到启蒙的德国现当代伦理演进逻辑研究(17BZX091),2017年,20万。 3. 2017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“德国古典哲学相互性原理研究”(17JHQ013),哲学一般项目。 4. 2016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金(人文社科)基础扶持立项项目,近代公共领域的公民道德启蒙及其异化研究,2242015S30039 基础扶持二。 5.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,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:黑格尔承认伦理研究(20090461061),2009年,3万。 6.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“启蒙道德哲学”,(2009JDXM033) 7.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“尼采与现代道德哲学”(08JC870001),2008年,5万,青年项目。 8.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(3213005311)。 9. 3044am永利集团欢迎您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(3213000501) 二、参与课题 1.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现代伦理学诸理论形态研究”(10&ZD072),2010年,60万,子课题负责人。 2. 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基金,“当前我省社会群体的价值共识与大众意识形态发展趋势研究”(SSL13066),2014年,8万。
出版物 1.著作 1.1独著 范志均,《尼采与现代道德哲学》,北京: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5。 范志均,《启蒙道德哲学》,北京;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5。 1.2参编 范志均,《大道的失废》,载孙以锴主编,《<老子>今读》,合肥:安徽大学出版社,2013。
2.论文 46.范志均,内在的认知主义——论麦克道威尔敏感性理论,3044am永利集团欢迎您学报,2022(01):20-27+14645.范志军,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点-从元伦理学视角看[J],中国社会科学评价,2021(04):79-88+157. 44.范志均,绝对命令的三种人称推理[J],哲学研究,2021(06):95-102. 43.范志均,非认知主义的建构主义-兼论一种认知主义的康德建构主义[J],哲学动态,2021(10):99-107. 42.范志均,论元伦理学中的康德式建构主义[J].伦理学研究,2021(02):95-100. 41.范志均,刘建娥.康德、元伦理学与后果论[J].3044am永利集团欢迎您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9,21(04):14-23+146. 40.范志均.尼采永恒轮回思想的神义论阐释[J].世界宗教文化,2019(03):110-117. 39.范志均,张金金,周世露. 中国传统伦理形态向现代转变了吗?[N]. 社会科学报,2019-02-14(005). 38.范志均,刘建娥. 摆脱自我启蒙的难题[N]. 社会科学报,2018-02-01(005). 37.范志均.存在主义道德形态[J].3044am永利集团欢迎您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6,18(01):18-24+143. 36.范志均.尼采对竞争性伦理的发现和重释[J].华东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5,47(02):63-68+169. 35.范志均.三种必然性与自由意志——论莱布尼茨的自由概念[J].华中科技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3,27(06):6-11. 34.范志均.自由与善——论莱布尼茨理性神学的创世逻辑[J].武汉大学学报(人文科学版),2013,66(05):72-77. 33.范志均.从道德到伦理——论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[J].3044am永利集团欢迎您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3,15(01):23-27+131. 32.范志均.现代视域中的苏格拉底问题[J].宁夏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,2012,34(05):69-73. 31.范志均.非道德主义的美德共同体——马基雅维里式共和主义美德伦理研究[J].南昌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,2012,43(05):6-11. 30.范志均.论早期黑格尔的“爱的宗教”[J].宗教学研究,2012(02):270-275. 29.范志均.尊严与承认——康德尊严论道德的承认前提[J].道德与文明,2012(03):62-67. 28.范志均.论黑格尔的承认辩证法——对科耶夫的批评[J].江西社会科学,2012,32(05):41-45. 27.范志均.伦理差等和道德平等的紧张——论孔子“仁”的二重性[J].人文杂志,2012(01):33-38. 26.范志均.黑格尔的承认现象学[J].华中科技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1,25(06):58-63. 25.范志均.数学与善——柏拉图数学思想新探[J].自然辩证法研究,2010,26(11):70-75. 24.范志均.善高于存在[J].伦理学研究,2010(05):39-45. 23.范志军.马基雅维里非道德的德性论[J].3044am永利集团欢迎您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09,11(04):19-24+126. 22.范志军.酒神世界观[J].广西社会科学,2009(05):37-40. 21.范志军.文化的柏拉图主义:克服现代文化分裂的一种视角[J].广西社会科学,2007(11):170-173. 20.范志军.青年尼采的文化民族想象[J].同济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07(04):7-13. 19.范志军.文化柏拉图主义[J].科学文化评论,2007(04):88-96. 18.范志军.为了文化的教育——青年尼采教育思想简析[J].复旦教育论坛,2007(04):28-31+35. 17.范志军.悲剧文化与生命的双重辩护——青年尼采生存论文化观探析[J].中国矿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07(02):14-18. 16.范志军.青年尼采的文化现代性批判[J].北京科技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07(02):162-166. 15.范志军.生产力已经蜕变?[J].唯实,2006(02):3-6. 14.范志军.尼采的“柏拉图主义”[J].南京工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06(02):10-14. 13.范志军.自然中的强力意志[J].理论月刊,2005(07):50-52. 12.范志军.世界的投射——论尼采透视主义的世界观[J].南京林业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,2005(02):27-32. 11.范志军.自然界中的两个王国——莱布尼茨自然哲学初探[J].3044am永利集团欢迎您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05(03):22-26+126. 10.范志同.尼采和柏拉图主义——论尼采的“两个世界学说”[J].山西师大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05(02):99-103. 9.范志军.尼采价值视野中的世界[J].兰州学刊,2004(06):112-114. 8.范志军.希腊人的自然观念[J].广西社会科学,2004(06):27-29+32. 7.范志同.作为实践智慧的马克思主义[J].唯实,2004(04):4-8. 6.范志军.世界的逻辑区分——论莱布尼茨的差异逻辑[J].武汉大学学报(人文科学版),2003(03):318-322. 5.范志同.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——略论一种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观念[J].理论月刊,2002(10):12-13. 4.范志同.加达默尔对启蒙的批判和重建[J].广西社会科学,2002(05):72-74. 3.范志同.历史辩证法与历史解释学——马克思与加达默尔的一个比较[J].江淮论坛,2002(06):68-71. 2.范志同.马克思主义地解释马克思:论马克思主义解释的合法性问题[J].南京社会科学,2002(02):24-28. 1.方省.空间与共存:关于空间本质的现象学思考[J].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,1999(02):33-37.
开设课程 (一)博士生课程 1、西方哲学经典著作选读 48课时 (二)硕士生课程 1、外国哲学原著选读(外国哲学专业必修) 36课时 2、中西伦理比较研究(公选)36课时 (三)本科生课程 1、西方哲学专题研究 32课时 2、早期现代哲学(强基班)32课时
指导研究生 指导在读学术硕士生3名。 指导在读博士生4名。 参加会议与报告 “古典今读”名家论坛——老子《道德经》解读,2009年12.15-12.16 3044am永利集团欢迎您九龙湖校区,《“古典今读”名家论坛——老子《道德经》解读》论文集拟出版。 获得奖项 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,《尼采与现代道德哲学》,2018 第二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,2017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(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类)二等奖,《尼采与现代道德哲学》,2016 学术兼职 江苏省道德发展研究院成员 江苏省“2011”工程“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”成员 中国宗教学会理事 |